77365欢迎您!
 
通 知 公 告
 
· 房山区史志办召开党员专题...
· 区史志办召开党的群众路线...
· 《北京志?云居寺志》初审...
· 区史志办召开党的群众路线...
· 区史志办组织学习李克强总...
· 区史志办认真学习贯彻国务...
 
     首页» 地方人物» 地方人物二» 致富能手吴春山
致富能手吴春山

 

 

 

原房山县崇各庄乡岗上村,位于房山东北的地带,是个丘陵地貌的穷山村,坡多、岗多、砂石多,平地少,土质瘠薄,缺水少肥,粮食亩产只有十几公斤。过去,这里是有名的“穷三多”,即扛长活的多,逃荒要饭的多,光棍汉多。1948年底,岗上村解放了。第二年,村里开展了土地改革,给地主扛了28年长活的吴春山是土改积极分子,他站在第一线,斗地主,分田地,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担任了村里的农会主席。

 

1950年初,吴春山响应“组织起来,发展生产”的号召,率先组织起了3户村民参加的互助组。他们起早贪黑在分得的10余亩土地上,精心耕作。当年秋后,这个互助组竟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粮食平均亩产100公斤的收获,比单干户产量多了一倍,于是吴春山的互助组便在地区出了名。当年冬天,他被评选为当时河北省的劳动模范,并光荣地出席了河北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大会,成为最早的农业劳动模范之一。

 

1952年,党中央作出《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》。吴春山不甘落后,又是头一个在岗上村组织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——吴春山农业生产合作社,成为当年河北省最往前数的早期合作社之一。吴春山生产合作社仅有10户,零零碎碎的土地总计约100亩,6头毛驴,资金仅有旧币8万元,约人民币8元。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,他带领社员坚持自力更生,勤俭办社,果断组织大伙勒紧裤腰带抗旱打井,仅用不足1个月的时间,打出了3眼井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秋后又获得了大丰收,100亩地收了1.5万多公斤粮食、近5000公斤花生和1300多公斤皮棉,其产量当时在岗上村冒了尖,在当地出了名。电台、报纸为吴春山农业合作社叫好。同时,获得了农业部的丰产奖励。吴春山作为劳模代表还参加了“十一”国庆观礼,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。

 

这年冬天,吴春山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到48户,村中的贫下中农一半多入了社,使岗上村的互助合作运动走到了房山县的前头。吴春山没有满足,他用自己出席河北省劳模的奖金500元,为集体买了两匹马,其中一匹就是一头母畜,他利用这匹母畜,将合作社的牲畜自繁自养地发展起来,最多时达400多头。从初级社到高级社,吴春山都是互助合作化运动的排头兵、领头雁。1957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,一干就是20多年,没有撂过挑子。为什么当时岗上村的生产发展这样快,变化这样大?其主要原因是:他们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和无私奉献的好班长。

 

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

 

岗上村党支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热爱集体,密切联系群众,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。给地主当过多年长工的党支部书记吴春山,吃苦受累事事走在群众的前头,人们都说他是“革命的老长工”。13名村干部当中,有11名是土改时期和吴春山一起成长起来的。十几年来,党支部领导着岗上村的群众,始终如一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。

 

吴春山带领全村群众,坚持自力更生,开展了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多种经营,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,使岗上村出现了粮食牲畜多、生产收入多、社员储蓄多的“新三多”局面。1964年提前实现《全国农业发展纲要》的指示,除留足人吃马喂,储备几万公斤粮食外,还向国家交售余粮8万多公斤。从1957年到1964年,累计向国家交售余粮43万多公斤,皮棉近万公斤,油脂1万多公斤,蔬菜70多万公斤;累计发展大牲畜255头;猪、羊也迅速发展,每年向国家交售100多头肥猪,100多只肉羊,还先后栽植了20多万棵树木(其中果树8万多棵),集体和社员盖房、兴修水利、架设电线使用的木材都是自己解决。1964年总收入13.3万元,比1957年增加81%。社员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,大部分社员户有余粮,家家安了电灯,很多社员家购买了收音机、自行车等,80%的社员户有存款。

 

岗上村的农业生产,是党支部领导群众在连续战胜旱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。集体化之后的14年中,有11年干旱少雨,他们硬是发动群众靠挑水抗旱,点种补苗。有的大旱年头,一年抗旱300天,扁担不离肩,压肿了肩膀,磨穿了鞋掌,也不松劲,坚决抗旱,力争不吃国家返销粮。经吴春山的手先后打机井11眼,建扬水站5处,81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。水浇地的发展,促进了粮食生产,到1978年吴春山离开工作岗位之前,粮食平均亩产425公斤,和1949年相比,增长了8倍。

 

依靠自力更生 坚持勤俭办社

 

不忘旧社会的苦日子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实干苦干,不当伸手派,这是岗上村认真坚持的精神和做法。办社以来,头一年靠人拉耠子,人拉犁,人挑庄稼,人担粪,夺得了农业大丰收。多年来,依靠集体力量和社员的一双手,两个肩膀,一条扁担,改造自然。至1965年,他们就凿出了27眼砖水井,修起库容一万立方米的一座小水库,扩大水浇地500亩;垒起了大小72道谷坊坝,闸沟垫地,开边展堰,增加了360亩耕地。岗上村的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。他们坚持“勤俭办社”,对待发展生产的费用,总是从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,依靠群众去解决。生产上用犁、耧、耙和绳、套、筐、篓、木器家具等,能自制的自制,能自修的自修,能不花钱的决不花钱。吴春山是勤俭办社的楷模,他的节俭是出了名的。吴春山经常讲:“勤是摇钱树,俭是聚宝盆,一分钱也要掂量着花,决不能马蜂吃窗户纸,一口一个窟窿!”吴春山讲节俭是一点一滴的,村里牛马多,在岗上村的饲养室里总是放着一个大柳罐,每当饲养员给牲口梳毛、理马鬃时掉下的毛、鬃,都收集起来放进大柳罐,积攒起来换钱。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,他们还有计划地培养了铁匠、木匠、瓦匠、编匠、电工和漏粉、打油、做豆腐的各种技术人员。集体生产步步高升。虽然家底越来越厚,但岗上村的干部没有忘记创业的艰辛,不讲阔气,不讲排场,总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,处处精打细算,减少开支。党支部经常引导大家回忆对比,教育大家一日打柴千日烧,花社里的钱也得像花自己钱一样,要细水长流。

 

大力发展畜牧业

 

岗上村不仅粮食增长,牲畜业也有大发展,在畜牧业生产上,他们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,为了保证牲畜的发展,每年安排种植计划的时候,都妥善安排饲料的生产,并安排有专人管理各样的农副产品下脚料。在牲畜饲养上,挑选为人老实、爱护牲口、责任心强、有养牲畜经验的人当饲养员,精心喂养。

 

畜牧能当半个家,耕、耩、驮、拉、造粪全靠它。要想改良土壤、培养地力,就得大力发展畜牧。他们几年中累计发展大牲畜255头,除了满足自己村的生产生活需要,平均每年还外卖数十头,支援兄弟大队。大牲畜、牛、羊群一年比一年多,岗上村出现了骡马成群、牛羊满坡的新局面。吴春山养牲畜在饲养院一住就是10多年,草料的喂养都是十分的考究,不能马虎,按季节提供不同的饲养草料,对牲畜的饲养极为有利。吴春山常说:牲口不认爹和娘,但要草好料巧的肚肠。他经常关照饲养人员说:“书靠讲,地靠耪,牲口全靠人喂养。”通过实践,吴春山总结出的一套喂养牲畜的经验被乡亲四邻称为老社长的“骡马经”,在房山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1964年的《北京日报》还专门报道了吴春山的“骡马经”。

 

大搞多种经营 巩固集体经济

 

岗上村坚持执行“以粮为纲,多种经营,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五业并举”的方针,做到结合地区实际,统筹规划,全面安排。

 

在农业生产上,针对丘陵坡地,土薄地瘦,干旱缺雨,产量低的情况,一方面坚持打井、修渠、平地,扩大水浇地面积,修谷坊,闸沟垫地,开边展堰,扩大耕地面积和加厚土层。另一方面,坚持长期抗旱,增施肥料,提高地力,改良土壤,实行间作套种,增加产量。

 

在林业生产上,实行合理规划,林牧结合,利用沟、坡、道旁、场边和村子周围的废地,年年造林,并且自己动手育苗。吴春山常说:“要想富,多栽树”、“平时人养树,灾年树养人”。

 

在副业生产上,从就地取材和有利于生产发展出发,积极发展粉坊、豆腐坊和油坊,既增加了副业收入,又促进了养猪生产。过去没人注意的小水坑,也养上了鱼,增加了收入。

 

1960年春天,吴春山到市里开会,看到城里非常缺菜,回到队里就召开党支部会。大家商量,同意拿出200亩地抢种一茬蔬菜,同时还利用部分粮田间作套种蔬菜,除自食外,出售12万公斤,既增加了社员收入,又缓解了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。

 

1983年,83岁的吴春山因病离开了人世,但他一生勤俭、一生廉洁,艰苦奋斗、勤俭办社,处处严于律己、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。而他依靠群众发展多种经营,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的创业历程,不仅树立了全国农业致富的旗帜,也在激励着后代人为建设美丽的家乡作出时代的新奉献。

 

 《北京党史》
房山首页  丨  单位介绍  丨  机构设置  丨  机构职能  丨  史志邮箱  丨  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