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鉴“年”字的本义为谷熟的意思,后被引申为年景,进而又作了时间单位,把地球环绕太阳从某一个定标点到同一个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,称为一年。“鉴”字,有照和审察的意思,“光可以鉴”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);有借鉴儆戒的意思,如“前车之鉴”。
把两个字连在一起的“年鉴”一词,指的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工具书。它以年为期,记载、汇辑上年度自然或社会(或两者兼有)历史发展里程性的资料,年复一年,连续出版,成为纵横可比借鉴的资料性工具书和系列性史册,供人查考,助人明辨,给人启迪。至于年鉴的定义,有许多不同的说法,年鉴界普遍认同的提法为“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,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”。也有人认为年鉴是一种资料性期刊,一年一期,可称年刊。当然,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,“年鉴”家族之中也有二年或数年一鉴的。
年鉴意识
年鉴意识是人们对年鉴的共识。或者说,是人们对什么是年鉴的一种理解和认识。年鉴意识来源于年鉴本身,是年鉴编纂实践的反映,反过来,它又对年鉴的编纂活动有重要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年鉴意识具有以下内容:
一、信息知识的密集感。一本年鉴所收集的信息、资料,具有收录广泛、覆盖面广、容量巨
大、内容概括、浓缩密集等特点,所以人们往往把年鉴称作“信息库”、“资料库”,所谓“集万卷于一书,缩一年为一瞬”,其信息知识的密集程度,显然超出其他一般的出版物。
二、题材选择的年度感。年鉴是一年一鉴,持续出版。正文的材料一般以年度为限,上限为元旦,下限为年底,超出此限的材料一般不收。如确有刊载的必要,特别重要的材料以“特载”专栏置于书前突出位置,一般的材料则置于书尾的附录部分。因此,年鉴的年度时间性是极为严格的。
三、资料数据的权威感。年鉴多数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学术单位主办,收录的材料,都是选材严格,翔实可靠,而且经过有关领导或专家审查,在某种意义上具有“官方年鉴”和公报性质,在读者心目中有较高的权威感。
四、服务功能的鉴戒感。“知往鉴来”是年鉴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。年鉴记载的是历史的缩影、历史的足迹,人们可以从中“以史为镜”,温故知新,解惑答疑,得到启迪;也可以为人们总结过去、分析现状、探索未来提供借鉴。
年鉴信息
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,信息是客观存在,事物的存在和活动的特性表示就是信息。
年鉴,是信息的载体之一,它按特定的要求,收集、显示和传递客观事物的信息,成为人们常说的“
案头信息库”。这也就是年鉴区别于其他资料性工具书的重要特点。
年鉴的信息,处于信息流的终端,它是经过筛选、整理(剔除了负信息和冗余信息)、综合、加工、提炼、浓缩、凝定而结晶的强化了的信息。
撰写年鉴文稿,要有明确的“信息意识”,要充分考虑信息受体——年鉴使用者的要求。
年鉴功能
年鉴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年鉴可以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,提供决策依据,是领导的得力助手,具有资政作用。
二、年鉴可以为人们总结过去、分析现状、探索未来提供借鉴,具有鉴戒作用。
三、年鉴可以提供系统的信息和资料,为读者查找资料开辟捷径,具有信息作用。
四、年鉴可以为横向联系、为对外开放提供信息,发挥“窗口”作用。
五、年鉴可以为宣传社会主义“两个文明建设”的成就,提供丰富生动的教材,具有教化作用。
六、年鉴可以为中国的文化宝库、为盛世修史积累宝贵的史料,具有存史作用。
年鉴类型
根据不同的标准,年鉴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。
按收录内容知识范围分类,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。前者如《中国百科年鉴》、《新知识年鉴》等;后者如《中国经济年鉴》、《中国地震年鉴》等。
按收录内容的地域范围分类,可分为国际、国家、地方年鉴三类。年鉴内容收录两个国家
以上的为国际年鉴,如英国的《欧洲年鉴》、香港的《亚洲年鉴》等。以国家系统内容为收录范围的为国家年鉴,如《中国年鉴》。地方年鉴则是以国家某一地域为反映内容的年鉴,如《北京年鉴》、《湖北年鉴》等。
还有一类专门搜集统计资料、统计数据的年鉴。如《中国统计年鉴》、《上海统计年鉴》等。这种年鉴在世界各国也很多,占了出版年鉴总量的很大比重。但有观点认为,这种专门搜集统计资料、统计数据的年鉴,也可分别归于综合性年鉴或专业性年鉴之中。
年鉴编纂
年鉴编纂总的指导思想一般有以下几点:
一、坚持政治的严肃性。年鉴的质量,首先是要保证政治质量,政治上出了错,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。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精神,坚持“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”,坚决和党中央保持一致。此外,还要注意保密,内外有别,防止发生任何失密违纪现象。
二、坚持真实性、科学性。称为史册之一的年鉴,必须要对历史负责,对后人负责,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。要求资料内容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,既不溢美,又不饰非,经得起历史的检验。坚持科学性,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,从本质上、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事物。
三、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基本要求——“全”、“新”、“精”
、“特”、“鉴”、“便”。“全”就是各个项目齐全,内容完备;“新”就是内容要新,有新鲜感;“精”就是精炼;“特”就是特色;“鉴”就是发挥鉴戒作用;“便”就是方便读者。
四、坚持质量是生命、是基础的观点,务必高标准、严要求,一丝不苟,精益求精。
五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观点,正确处理和摆正各种效益的关系。
年鉴内容
年鉴,是以年为期,逐年更新它的资料而年复一年地连续出版的工具书。所以,年鉴的内容,是可变与不变的统一体。变,是它的常数。
但是,年鉴内容的可变与不变,不是随意的,是要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。一般来说,客观世界的宏观部分变化缓慢,可变系数少;微观部分可以瞬息万变,可变系数大。对应到年鉴,年鉴的刊名、性质、类型等可变性很小,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、行政区划、组织机构等,一年中也少有变化。栏目,就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;条目,就得逐年更新,不变的系数就很小了。可见,年鉴内容的可变与不可变,是有规律可循的。从栏目到条目,其变与不变的适当比例,也是可以探索的。
有些年鉴,对某些当年没有变化的事物,就不收录,如地方年鉴中当地的中共党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四套班子当年没
有变化,就不予收录,是不妥的。四套班子没有变化,正是年鉴的不变部分,仍应照旧收录。犹如国家级年鉴,不能因为国家元首没有变化,就不收录国家元首;又如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划,即使没有变化,行政区划还是要依旧照登的。
年鉴框架
年鉴的框架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,是年鉴的基本结构。编纂年鉴首先要精心设计框架结构,通过框架设计,框定全书的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,分门别类地确定资料的归属和层次,以便组织作者分工撰写。
年鉴的框架因各类年鉴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,即使同一类型的年鉴,其框架也应各具有特色,求同存异。各类年鉴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,设计确定框架结构。但是,一般说来,综合年鉴的框架比较“全”,专业年鉴的框架比较“专”,地方年鉴则应具有地方特色。就一部年鉴来说,大致由专文、概况、百科(社会生活或学科、行业的各个方面)、专栏(大事记、人物、文献、法规等)、附录以及目录、索引等构成。在结构层次上,有的采用两个层次,这些大都是文章式的;有的采用三四个层次,即类目(栏目)、分目和条目等。
年鉴的框架结构要基本稳定,不宜每年多变,以利保持年鉴自身的特色、风格和连续性。但是,框架又不能一成不变,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,有所调整,有所创新,为的是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和充分发挥年鉴的功能。
年鉴条目
年鉴条目是对年度内一个独立主题的信息资料或知识的记
述,它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。年鉴条目质量的高低,是评价年鉴质量的主要标志。
年鉴条目由标题、正文和作者署名组成。条目立条要具备四个条件:一是年度性,它记述和收集的主要事实、事件应是本年度内发生的,一般不作历史回顾,也不预测未来;二是价值性,所选录的信息和资料应具有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;三是独立性,一事一条,独立成篇;四是完整性,只有完整才能独立成篇。
年鉴条目为了完整地表述事实。一般应具备六个要素,即:何时、何地、何事、何人、何因、何果。用这六个要素来规范年鉴条目,基本上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内涵。
条目类型
条目类型,从内容划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:综述条目和单项条目。综述条目亦称为“概述”、“概论”和“综合”条目。单项条目也可分为专题性条目、单一记事条目、资料性条目、人物条目和图片条目等。
综述条目,一般都是放在分目之前,是用以概括某个领域、部门、行业或事物的全貌,或者说明总体情况的条目。撰写这类条目,要求写清基本情况、必备的数据,以保持资料的连续性;还要对全貌作出概括分析,抓住特点,写好变化,记下历史足迹,给人以全面深刻的了解,这类条目的内容具有相当的深度,但是文字也不能太长。综述条目在年鉴中比例虽然不大,但却是不可缺少的,对提高年鉴质量关系重大。
单项条目是记载年度内特定的重要事件、事物、
活动和成果的单一具体条目。每条字数不长,一般在三五百字左右,它是年鉴条目的主体部分和主要表现形成。各种单项条目的要求:
一、重大事件、活动的条目,主要是在全局的背景上,重点突出活动中内容、特点、结果。切忌就事论事,罗列出席人员、抄录领导讲话等;
二、会议条目,除了交代会议的时间、地点、组织单位外,着重介绍会议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,不必记述会议的进程和场景、气氛;
三、新发现、新成就、新成果条目,除了扼要介绍背景材料,着重讲清了一个“新”字,说明提供了什么新的内容,及其对今后发展产生的影响等;
四、学术讨论条目,着重讲清问题的由来,争论的焦点,有何新的发现、突破;
五、人物条目,写清姓名、生卒年份、性别、民族(国籍)、活动领域(职业)、学历、经历、职称、贡献和成就。
优化选题
写好条目的关键首先是选准选题。选题准确了,立条才有可靠的基础,条目质量也就有了保证。
优化选题的基本原则,简单说来,就是要选择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,具有新意的大事、要事、新事、特事进行立条,做到“大事不漏、小事不凑”、“重要的必录,次要的不收”,以及“取新舍旧,特事特办”。一句话,择优选题。
各种不同类型的年鉴有各自的具体选题标准。但就一般来说,具体选题标准有以下几点:
一、当年已经取得实效的重点
工作、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、重大工程建设和创造发明,或其他突出成果;
二、当年发生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新纪录;
三、当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事件;
四、当年获得省以上荣誉称号的单位、个人或事物;
五、需要连续反映的地区、部门行业或单位的概况;
六、其他重要信息资料。
写作原则
条目写作一般要掌握以下四条原则:
一是开门见山,直书其事,用朴实的语言,把事情讲清楚就行了。它不需要导语、铺垫文字,也不需要描写、评语之类的语言。
二是用事实说话,寓观点于事实之中。事实是条目的灵魂。把事实发生、发展的来龙去脉写清楚,用事实去体现观点,使读者从中得出结论,获得信息。夹叙夹议、推论考据、虚拟臆测、含蓄蕴藉等,都不是年鉴条目的叙事手法。
三是避虚就实。从年鉴的特点要求出发,条目内容要着重反映实质性的问题,对于那些“过眼云烟”和没有存史价值的东西都要舍弃。要着重介绍具有新意、普遍意义的内容,舍弃空泛论述和老生常谈。
四是文字精炼。在能够准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,用最简洁、最精炼的文字陈述事实,力争做到无一句多余的话,无一个多余的词。
文体语言
年鉴条目写作适用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。所谓记叙文,是指那些叙事、记人、写景、状物之类的文章;所谓说明文,是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,对事实和知识进行介绍、解释一类的文章。年鉴条目应以这两种文体为基本文体
。
年鉴条目的语言,要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撰写。语法上无错误,逻辑上讲得通,修辞上分寸得当,乃是起码的要求。在语言表达上,要做到“意能称物,文能逮意”。在语体上,宜于采用公文事务语体和科技语体,其基本格调是:前者朴实、庄重,后者简炼、严谨。朴实、庄重、简炼、严谨,应当成为撰写年鉴条目的基本语言风格。
专论文章
年鉴中有一类署名文章,基本上分作专文和特载两类,合称为专论文章。
专文是对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刻的评述,或对某个领域、部门、地区、学科的工作加以全面的论述,或对人们关心的重大事件和最为敏感的问题进行评述。
特载是就某个专题进行述评介绍。特载与专文相比,反映的角度较小,问题比较集中,但是两者所含信息的密度,及其切中时弊、透彻分析则是一致的。
专论文章是年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,在年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专文、特载一般是由专家、学者、权威、领导人士撰写,论述深刻,见解独特,质量上乘,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。年鉴质量的提高,离不开专论文章的的保证。